科技论文写作

时间:2022-10-11 13:26:41 论文写作 我要投稿

科技论文写作

  科普教育,顾名思义,即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下面为大家带来科技论文写作,欢迎阅览!

科技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写作一: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摘 要:本文通过站在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角度,来探讨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在培养中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中发挥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课外科技活动的多元化效用,从而在提高整体中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体现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为全面实现中学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多元化的实践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课外创新活动; 中学生; 创新能力; 能力培养

  在我国最新提出关于中学生素质教育标准的政策与方针下,其中明确指出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化中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性思维, 通过构建更为完整的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来有效引导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的树立开展。 本文便主要针对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对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重点讨论:

  一、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

  课外科技活动是全面激发和调动学生群体综合动手能力的基本活动,并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课外科技活动具备了科学性、技术性、创新性、实践性、探索性与发明性的特点,并将这些极具“个性化”的特点融合为一体[1]。

  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随着我国逐渐走入知识型时代与科学型时代,社会对高知识、高科学水平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逐渐递增的状态。 为了高效率提拔并良好培育我国中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系统性工程。 下面便针对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对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展开分析:

  (一)调动中学生创造积极性

  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更为具体、详细的实践环节来吸引众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从而起到了调动中学生创造积极性的作用。 也可以说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建立在探索性实践过程基础上的活动形式,其自身具备了实践性、操作性、合作性以及创新性等特点。 对于中学生群体而言,在课外时间开展的相关科技活动更能够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 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是培育中学生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化操作能力以及对实践操作的投入积极性等方面的关键环节[2]。

  (二)锻炼中学生综合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 通过设置不同的考验环节或者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 每位中学生都会根据课外科技活动的要求而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实验。 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中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更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所以说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依托。 通过积极举办类型各异、种类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能够充分调动中学生群体的创造性思维。 并且还能够有效带领中学生走入基础科技知识海洋之中,更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中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运用能力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水平, 在非常综合性的角度培养和锻炼了中学生各项能力指标[3]。

  (三)提高中学生创造发明能力

  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为中学生构建一个更具个性化的创造性平台, 促进每位中学生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中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并有充分的机会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发明创造。 因此可以说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载体。 在培养中学生群体创新能力中, 需要以同时具备理论性知识与实验性操作两大方面的载体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而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在课外业余时间开展的科技性实践活动, 在引导中学生积极学习发明创造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是通过举办科技实验活动来促进中学生的实际动手发明能力[4]。

  (四)培育中学生的内心素质与基本素养

  由于课外科技活动属于现场开展的实践性活动, 那么在活动进行当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比如材料选择的不恰当、考验时间不够用以及活动难度系数偏高等。 那么在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时,中学生便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场情况,这可能会阻碍实践目标的实现,也会提升当前实验项目的难度。 那么该种情况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问题以及临时状况,不仅仅培养了中学生群体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 也有效锻炼了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对能力, 从非常全面化的角度培育了中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课外科技活动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要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系统化构建,在内容上要尽量做到丰富、多样,并适合中学生群体的接受水平。 在举办形式上可以利用竞赛、团队合作、友谊比拼等,使中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更具有魅力。 这样通过积极开展具有鲜明特点和高度专业性的科技创新竞赛,积极调动中学生进行创造发明的积极性,以此来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更为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习惯。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课外科技活动的推动作用, 通过立足于不同中学生的喜好和兴趣进行项目设置, 能够让更多的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倾向选择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以此来为每位中学生提供创新、创造的机会,从而全面提升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扬正,王佩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50-53

  [2]陈澜,王明强,等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37-140

  [3]邬春明,张秋实.IT 专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5,04:56-57

  [4]夏拥军,戴芸,等人.基于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4,03:5-7

 

  科技论文写作二:生物学在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养成教育中的意义

  摘 要:青少年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由于在培养青少年崇尚科学、科学方法与实践技能、科学“三观”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看重。探讨应该用何种方式来发挥生物学在初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养成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科学实践;思维创新;养成教育;教育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实践与创新”的认知也在不断地走向深入,以培育学生勇于创新和崇尚科学为出发点,以动手实践和突出个性为目标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鼓励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思维”,着重突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突出个性”的锻炼,力求实现学生在科学素养上有较大的提高,这体现的是人们对科技和创新人才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的职责就是让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既定的道路上取得最大的收获。随着人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以培育学生勇于创新和崇尚科学为出发点,以动手实践和突出个性为目标的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这也符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的要求。

  对初中生而言,生物学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要求学生初步把所学生物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进而对一些奇特生命现象进行剖析,锻炼他们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学校是培养学生动手学习科学与实践的最佳场所,它为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实践生活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条件,通过对各学科的学习,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的活动中占优势明显。作为科技辅导员,发动学生积极参与,采取形成班级、个性突出、实地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学生自然融入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的实践活动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和案例素材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得到不错的收获。

  1、支持和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来引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选择课题

  在学生选题这一重要的过程中,辅导员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选题,会使学生对这一活动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会让他们感到这个题目就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与他们息息相关。同时,这样做也会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

  为此,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艺术,提高讲课水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笔者认为这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描述,也就是说当学生对某些东西产生兴趣时,总能爆发出惊人的学习能力,才会自觉、主动、专注地去探究。

  在生物学中,有关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研究课题是非常丰富的,与之相关的学科有很多,如微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环境学等。因此也使得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涉及面变得广泛起来,这就为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提供了多样性。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源动力,也是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助推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曾经对学生的选题心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选题时学生会选择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开发研究课题;向家长、老师或者专家取经;从读过的书籍中找寻自己的灵感;从报纸杂志、学报、网络等媒体中探寻灵感。其中,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开发研究课题占据了最大的比例。究其原因,是因为采用这种方式选择的研究课题是以自己的生活实践为立足点的,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探究和理解课题,相对而言兴趣也比较浓厚。同时,又便于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探究活动更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育,还将影响潜在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的发挥和发展,建议教师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自己当地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题。

  2、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育模式,发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提升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培育水平

  假如青少年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究、发掘的好奇心,就会激发他们内在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去研究和探索。一位教育哲学家曾充满激情地说:“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学会探险,学会创造。”要改变过去以“应试与填鸭式教育——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课改新形势下要求的“指引、帮助、启发性教育——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就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着力培育学生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突破。让学生体验、理解知识的产生及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和求异思维的习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方式上根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可接受原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与辅导老师。在此过程中,辅导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辅导员的职责在于通过努力尽可能地发掘发挥出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力,也就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是一个自由的、开放性的活动,学生从开展研究的内容、方式方法,到时间安排、导师的选择等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尽管依托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在资源的选择上有时仍不能满足学生的研究需要。为此,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尽力发掘可能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考虑共同体学校以及周围社区中存在的可利用的资源,力争取得政府、社会和广大家长的支持。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在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懂得学生能探究什么样的课题,探究哪些课题,为学生找到适合他们去展开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3、注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学科优势,提高教师、学生探究、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

  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己平时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充分讨论去解答问题,教师仅仅是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又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种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拓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和实验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万事万物的奥妙,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内,既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又能提高综合能力,可以开放实验室或者是开展生物第二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乐在其中的实验非常成功。这不仅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和证实,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更体现了新课标下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理念。也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教材和创新实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实验方面的重要贡献。通过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一素养的形成必须以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的提高为基础。

  不断强化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学好生物这门学科,同时又可以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在这种训练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当中。总结几种训练方式,包括:根据生活实践学习学科知识,把生活体验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解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生物学这门学科当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健康、生活尤为贴近,这使得他们可以比较容易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那就时刻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用生物学的观点“剖析生活”,使生物知识更加实际化、生活化。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活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许多学生乐于听取教师的指引,但是更多的是自主探究的兴趣,他们期待由自己完成选择的课题。由此说明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活动的开展,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扎实的专业基础,厚实的知识储备,高度的科学素养,敏锐的洞察能力,等等,都是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作为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必须要多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的培训,多阅读科学研究方面的书籍、报纸、杂志,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收集相关案例,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被历史的车轮所抛弃,也才能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总之,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的能力,才可能培养出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林 . 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 [J]. 中国科技教育 ,2010(3).

  [2] 刘彩云 . 面对创新教育,教师要敢为人先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3(1).


【科技论文写作】相关文章:

科技论文写作07-20

论文写作时间11-03

论文写作开题报告12-13

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08-14

毕业论文写作的日志11-06

论文写作学习总结范文09-04

论文写作学习心得08-23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07-14

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11-02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15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