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自查报告

时间:2022-11-23 10:31:27 自查报告 我要投稿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集合15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集合15篇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1

  随着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维护群众利益”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全县的“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将医疗安全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承担高风险麻醉工作的我,医疗安全这根弦始终不敢卸下,它是麻醉工作的核心,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决不能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大意而让生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借助我院“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本人就如何保障麻醉安全谈一点体会:

  麻醉工作是高风险工作,术中安全的保障与麻醉技术、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病人的自身情况密切相关。基层医院存在以下特点:

  1手术少,麻醉人员少,锻炼的机会也少,麻醉技术提高慢;

  2急救设备少,参与抢救人员有限;

  3急救药品使用率低;

  4交通不便,患者病情却瞬息万变,出现意外情况难以得到上级医院的救助等等。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去抱怨,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让患者平安地度过麻醉期:

  提高麻醉技术水平:

  1麻醉技术和麻醉的药物在不断更新,要想提高麻醉水平必须制定专业杂志多学习他人经验、了解新技术;

  2每3-5年短期进修学习一次;

  3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借此机会多与同行们交流和探讨,多向专家教授请教;

  4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总结。

  预防在先:认真对待术前检查、术前访视和医患沟通,全面掌握病人情况,术中病人意外情况的'预知及相关设备和药物的准备要充分,对于我院使用率非常低但又不得不准备的急救药品和物品利用一切机会向上一级医院求助:如小儿面罩、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预防芬太尼导致胸腹肌肉强直的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针,维持时间短的降压药乌拉地尔针,升压作用较强而又能减慢心率的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针,升压作用较强维持时间较长的间羟胺针,治疗心脏传到阻滞的异丙肾上腺素针等药物。后两种药物(间羟胺针和异丙肾上腺素针)已经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我已和药剂科沟通增加这两种药物的储备。

  把握适应症及操作规范:患者的安全第一,不能让患者为了节约费用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需转院者应及时转院,与手术医生及患者做好沟通与交流。

  寻求帮助:巡回护士掌握抢救药物使用方法,以便快速准确的进行抢救;有预见性地请内科医生参与麻醉;出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协助抢救。

  “开刀治病,麻醉保命”,一念之差、一点疏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终身的遗憾。“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每一次的麻醉顺利不能成为我沾沾自喜的理由而疏忽大意,对于麻醉过程中每一点点的异常都要认真对待,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追根求源,正确判断,正确处理;每一次的化险为夷不能成为我自以为是的砝码而不引起警醒,应该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及时沟通,及时引导患者转诊以确保安全。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2

尊敬的XX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我司内审小组(组长:xxx,组员:xxx)认真对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条款,从以下方面开展自查:

  1.机构与人员

  2.厂房与设施

  3.设备

  4.文件管理

  5.产品设计开发

  6.物料采购

  7.产品生产管理

  8.产品质量控制

  9.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

  10.不合格品控制

  11.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

  于20xx年XX月XX日完成体系自查,自查结果及不适用条款详见附件1。

  经自查,我司已达到适用条款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有限公司

  20xx年XX月XX日

  (盖章)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

  章节

  条款

  内容

  自查结果

  机构和人员

  1.1.1

  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备组织机构图。

  查看提供的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质量手册》(编号:xxx)包括组织机构图,明确了各部门关系。

  1.1.2

  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相关文件,是否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作出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能独立行使职能,查看质量管理部门的文件,是否明确规定对产品质量的相关事宜负有决策的权利。

  《质量手册》(编号:xxx)已对各部门职责权限作出规定;品管部能独立行使对产品质量的决策权力。

  1.1.3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查看公司的任职文件或授权文件并对照相关生产、检验等履行职责的记录,核实是否与授权一致。

  生产部负责人和品管部负责人分别履行各自授权职责。

  生产负责人是:xxx

  质量负责人是:xxx

  1.2.1

  企业负责人应当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xxx是我司产品质量的主要负责人。

  1.2.2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查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程序、批准人员。

  制定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程序详见《质量手册》(编号:xxx)。质量方针、质量手册批准人为总经理。

  1.2.3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目前公司配备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足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1.2.4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查看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核实企业负责人是否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正常情况下,以每年一次的频率组织开展管理评审并保持记录。

  最近一次:X月xx日进行管理评审。

  1.2.5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确保企业一切生产活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执行。

  1.3.1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查看管理者代表的任命文件。

  管理者代表:

  1.3.2

  管理者代表应当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查看是否对上述职责作出明确规定。查看管理者代表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的相关记录。

  明确管理者代表职责,每年管代汇报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编号:xxx)。

  1.4.1

  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应当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查看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要求,是否对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历作出规定;查看考核评价记录,现场询问,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岗位说明书》(编号:xxx)对各部门负责人任职要求进行了规定。经过培训和考核评价公司人员均符合任职要求。

  1.5.1

  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查看相关人员的资格要求。

  《岗位说明书》(编号:xxx)对各部门负责人任职要求进行了规定。公司人员均符合任职要求。

  1.5.2

  应当具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职检验人员。

  查看组织机构图、部门职责要求、岗位人员任命等文件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设置了专门的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均有任命文件。目前检验人员为:xxx、xxx。

  1.6.1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应当确定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岗位,规定这些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包括学历要求)、工作技能、工作经验。查看培训内容、培训记录和考核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岗位说明书》(编号:xxx)对生产人员、技术人员、检验人员任职要求进行了规定。同时每年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保持记录。

  1.7.1

  应当对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影响人员的健康进行管理,建立健康档案。

  相关人员均办理了健康检查,建立了健康档案。

  厂房与设施

  2.1.1

  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产品的生产要求。

  我司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厂房及设施符合产品要求。

  2.1.2

  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生产、行政和辅助区布局合理,互不妨碍。

  2.2.1

  厂房与设施应当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

  我司医疗器械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厂房及设施符合产品生产特性要求。

  2.2.2

  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生产环境符合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2.2.3

  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验证。

  不适用。

  产品无特殊要求,外部环境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2.3.1

  厂房应当确保生产和贮存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确保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的生产及存储质量,以及生产设备不会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

  2.3.2

  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厂房拥有适宜的照明、温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2.4.1

  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防止昆虫或其他动物进入。

  现场查看是否配备了相关设施。

  根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特性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厂区有灭蚊灯、捕鼠笼。

  2.4.2

  对厂房与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不应影响产品质量。

  厂房与设施的维护维修不影响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质量。

  2.5.1

  生产区应当有足够空间,并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

  生产区满足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的生产。

  2.6.1

  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产品等贮存条件和要求。

  库房满足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原材料、包装材料、成品的存储条件和要求。

  2.6.2

  仓储区应当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等进行有序、分区存放各类材料和产品,便于检查和监控。

  现场查看是否设置了相关区域并进行了标识,对各类物料是否按规定区域存放,应当有各类物品的贮存记录。

  对库房进行了三色五区划分,各材料产品实现分类有序存放。待检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退货区。

  2.7.1

  应当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和设施。

  对照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和产品检验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核实企业是否具备相关检测条件。

  已划分专门用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检验的区域和检验设备。

  设备

  3.1.1

  应当配备与所生产产品和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应当确保有效运行。

  对照生产工艺流程图,查看设备清单,所列设备是否满足生产需要;核查现场设备是否与设备清单相关内容一致;应当制定设备管理制度。

  已配置适宜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生产设备。

  3.2.1

  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应当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

  查看生产设备验证记录,确认是否满足预定要求。现场查看生产设备是否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

  生产设备已配备,操作简便,易于维护清洁。

  3.2.2

  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

  现场查看生产设备标识。

  生产设备均有状态标识,排除非预期使用的可能。

  3.2.3

  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设备操作记录。

  建立了生产设备管理规程,并保存相关维护、维修记录。

  3.3.1

  应当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主要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当具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对照产品检验要求和检验方法,核实企业是否具备相关检测设备。主要检测设备是否制定了操作规程。

  已配置用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检验的设备工具。

  3.4.1

  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使用、校准、维护和维修等情况。

  已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

  3.5.1

  应当配备适当的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应当满足使用要求,计量器具应当标明其校准有效期,保存相应记录。

  查看计量器具的校准记录,确定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生产与检测过程的计量器具已配备齐全,且标明校准有效期,保留了相关记录。

  文件管理

  4.1.1

  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方针应当在企业内部得到沟通和理解;应当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质量目标应当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应当根据总的质量目标,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进行分解,建立各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应当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应当可测量、可评估;应当有具体的方法和程序来保障。

  建立并逐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每年评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分解细化到各部门,实现可测量,可评估。

  4.1.2

  质量手册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规定。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应当包括企业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质量体系的适用范围和要求。

  质量手册包括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质量体系的适用范围和要求。

  4.1.3

  程序文件应当根据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的各种工作程序而制定,包含本规范所规定的各项程序文件。

  根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特性和质量管理过程制定了??个程序文件,包含了本规范所规定的所有程序。

  4.1.4

  技术文件应当包括产品技术要求及相关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操作规程、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

  技术文件包含但不限于产品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检验规程、安装手册等相关文件,详见产品主文档。

  4.2.1

  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已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编号:xxx)

  4.2.2

  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

  文件按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并保持记录。

  4.2.3

  文件更新或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

  查看相关记录确认文件的更新或修订是否经过评审和批准;其更改和修订状态是否能够得到识别。

  文件按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并保持相关记录——由新法规颁布引起的文件修改保持了更改记录。

  4.2.4

  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已撤销或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止误用。

  到工作现场抽查现场使用的文件,确认是否是有效版本。作废文件是否明确标识。

  对已撤销和作废的文件,加盖作废章识别。

  4.3.1

  应当确定作废的技术文件等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期限,满足产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需要。

  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寿命期。

  作废的技术文件保存期限为2年。

  4.4.1

  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要求等。

  已建立《记录控制程序》(编号:xxx)

  4.4.2

  记录应当保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活动可追溯性。

  记录可保证产品质量控制活动的可追溯性。

  4.4.3

  记录应当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防止破损和丢失。

  记录按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4.4.4

  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或销毁,更改记录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

  记录按照要求进行更改。

  4.4.5

  记录的保存期限至少相当于生产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的寿命期,但从放行产品的日期起不少于2年,或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可追溯。

  记录从放行产品的日期起不少于2年。

  设计开发

  5.1.1

  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

  查看设计控制程序文件,应当清晰、可操作,能控制设计开发过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的划分;

  2.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3.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人员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沟通;

  4.风险管理要求。

  建立了《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编号:xxx),内容包括:

  1.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的划分;

  2.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各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3.对开发人员和部门的职责要求、权限设置等;

  4.风险管理过程。

  5.2.1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当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及对各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职责和分工。

  查看设计和开发策划资料,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对设计开发活动进行策划,并将策划结果形成文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和开发项目的目标和意义的描述,技术指标分析;

  2.确定了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以及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3.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各阶段的人员或组织的职责、评审人员的组成,以及各阶段预期的输出结果;

  4.主要任务和阶段性任务的策划安排与整个项目的一致;

  5.确定产品技术要求的制定、验证、确认和生产活动所需的测量装置;

  6.风险管理活动。

  应当按照策划实施设计和开发。当偏离计划而需要修改计划时,应当对计划重新评审和批准。

  1.设计开发项目的技术指标分析;

  2.确定了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以及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3.明确各阶段的人员或组织的职责、评审人员的组成;

  4.主要任务和阶段性任务的策划安排与整个项目的一致;

  5.确定产品技术要求的制定、验证、确认和生产活动所需的测量装置;

  6.风险管理活动。

  5.3.1

  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包括预期用途规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法规要求、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和其他要求。

  设计和开发输入体现了预期用途规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法规要求、风险管理控制措施要求的内容。

  5.3.2

  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评审并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

  已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评审获批准。

  5.4.1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满足输入要求,包括采购、生产和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产品技术要求等。

  查看设计和开发输出资料,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采购信息,如原材料、包装材料、组件和部件技术要求;

  2.生产和服务所需的信息,如产品图纸(包括零部件图纸)、工艺配方、作业指导书、环境要求等;

  3.产品技术要求;

  4.产品检验规程或指导书;

  5.规定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包装和标签要求等。产品使用说明书是否与注册申报和批准的一致;

  6.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7.提交给注册审批部门的文件,如研究资料、产品技术要求、注册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如有)、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等;

  8.样机或样品;

  9.生物学评价结果和记录,包括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

  根据产品特性明确设计开发输出信息:

  1.原辅材料及包装物的采购要求;

  2.产品工艺流程图

  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作业指导书

  4.产品说明书、产品技术要求

  5.产品检验内容及作业指导书

  6.产品包装形式,标签内容

  7.样品

  8.生物学评价

  9.注册申报文件

  5.4.2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

  设计开发输出内容均得到总经理批准,并保持相关记录。

  5.5.1

  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和开发到生产的转换活动,以使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以验证,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适用于生产。

  查看相关文件,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转换活动以解决可生产性、部件及材料的可获得性、所需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等;

  2.设计转换活动应当将产品的每一技术要求正确转化成与产品实现相关的具体过程或程序;

  3.设计转换活动的记录应当表明设计和开发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到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以确保设计和开发的输出适于生产;

  4.应当对特殊过程的转换进行确认,确保其结果适用于生产,并保留确认记录。

  产品转化活动完成,并取得注册检验报告。

  5.6.1

  应当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阶段安排评审,保持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按设计开发策划的结果,在适宜的阶段进行设计和开发评审;

  2.应当保持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包括评审结果和评审所采取必要措施的记录。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在设计开发各阶段有评审结果和内容。

  5.7.1

  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并保持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结合策划的结果,在适宜的阶段进行设计和开发验证,确保设计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

  2.应当保持设计和开发验证记录、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3.若设计和开发验证采用的是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或经证实的设计进行比较的方法,应当评审所用的方法的适宜性,确认方法是否科学和有效。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进行了验证,并保留了验证报告。

  5.8.1

  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以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的要求,并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在适宜阶段进行设计和开发确认,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的要求;

  2.设计和开发确认活动应当在产品交付和实施之前进行;

  3.应当保持设计和开发确认记录,包括临床评价或临床试验的记录,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产品通过与已上市同类型产品进行临床评价对比进行确认。

  5.9.1

  确认可采用临床评价或者性能评价。进行临床试验时应当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的要求。

  查看临床评价报告及其支持材料。若开展临床试验的,其临床试验应当符合法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对于需要进行临床评价或性能评价的医疗器械,应当能够提供评价报告和(或)材料。

  产品通过与已上市同类型产品进行临床评价对比进行确认。

  5.10.1

  应当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识别并保持记录。

  暂无设计开发变更

  5.10.2

  必要时,应当对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查看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包括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2.设计和开发更改的实施应符合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有关规定;

  3.设计更改的内容和结果涉及到改变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备案凭证)所载明的内容时,企业应当进行风险分析,并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申请变更注册(备案),以满足法规的要求。

  暂无设计开发变更

  5.10.3

  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同时应当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进行了风险分析,形成《风险分析报告》(编号:xxx)

  5.11.1

  应当在包括设计和开发在内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制定风险管理的要求并形成文件,保持相关记录。

  查看风险管理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风险管理应当覆盖企业开发的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2.应当建立对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的文件,保持相关记录,以确定实施的证据;

  3.应当将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实施风险管理活动,形成相应的风险管理文件,并保持相关记录,将所有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采购

  6.1.1

  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程序内容至少包括:采购流程、合格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再评价规定、采购物品检验或验证的要求、采购记录的要求。

  《采购控制程序》(编号:xxx),程序内容包括:采购流程、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与管理、采购物品检验、对采购记录的要求。

  6.1.2

  应当确保采购物品符合规定的要求,且不低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要求。

  采购物品符合我公司采购要求

  6.2.1

  应当根据采购物品对产品的影响,确定对采购物品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度。

  查看对采购物品实施控制方式和程度的规定,核实控制方式和程度能够满足产品要求。

  采购物品会影响产品质量我们会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根据《采购控制程序》(编号:xxx)对采购物品实施控制。

  6.3.1

  应当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价。必要时,应当进行现场审核。

  是否符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的要求。

  建立了《采购控制程序》(编号:xxx)

  6.3.2

  应当保留供方评价的结果和评价过程的记录。

  已保留供方评价结果及记录

  6.4.1

  应当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

  已与主要供应商签署质量协议。

  6.5.1

  采购时应当明确采购信息,清晰表述采购要求,包括采购物品类别、验收准则、规格型号、规程、图样等内容。

  从采购清单中抽查相关采购物品的采购要求,确认是否符合本条要求。

  对采购物品均有明确的采购要求信息及验收准则。

  6.5.2

  应当建立采购记录,包括采购合同、原材料清单、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及验收标准等。

  建立了包括采购合同、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检验标准及验收报告的采购记录。

  6.5.3

  采购记录应当满足可追溯要求。

  记录可追溯。

  6.6.1

  应当对采购物品进行检验或验证,确保满足生产要求。

  查看采购物品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对采购的原材料有检验记录。

  生产管理

  7.1.1

  应当按照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生产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执行。

  7.2.1

  应当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查看相关文件;是否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重要参数是否做验证或确认的规定。

  特殊工序:热压复合(焊接),内包装封口。编制了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对应生产工艺的作业指导书。

  7.3.1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中间品等进行清洁处理的,应当明确清洁方法和要求,并对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的生产过程无清洁处理要求。

  7.4.1

  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对环境进行监测,并保存记录。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灭菌型)产品的生产环境为清洁环境。

  7.5.1

  应当对生产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保存记录,包括确认方案,确认方法、操作人员、结果评价、再确认等内容。

  已确认。

  7.5.2

  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应当进行验证或确认。

  不适用

  7.6.1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生产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通过生产批号实现可追溯。

  7.6.2

  生产记录应当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或产品编号、生产日期、数量、主要设备、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等内容。

  产品生产及检验记录均体现在生产流程记录单中。

  7.7.1

  应当建立产品标识控制程序,用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以便识别,防止混用和错用。

  建立了《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编号:xxx)

  7.8.1

  应当在生产过程中标识产品的检验状态,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向下道工序。

  查看是否对检验状态标识方法作出规定,现场查看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状态标识,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用胶框颜色区分,检验合格,进入下一道工序。

  最终合格成品送至库房合格品区。不合格品送至库房不合格品区。

  7.9.1

  应当建立产品的可追溯性程序,规定产品追溯范围、程度、标识和必要的记录。

  用生产流程记录单实现可追溯。

  7.10.1

  产品的说明书、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产品说明书、标签的拟定与编制均按照《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局令第6号)》执行。

  7.11.1

  应当建立产品防护程序,规定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防护要求,包括污染防护、静电防护、粉尘防护、腐蚀防护、运输防护等要求。防护应当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现场查看产品防护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场查看并抽查相关记录,确认产品防护符合要求。

  建立了《产品防护控制程序》(编号:xxx),产品防护由存储防护和运输防护组成。

  质量控制

  8.1.1

  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程序,规定产品检验部门、人员、操作等要求。

  查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对产品的检验部门职责、人员资质、检验操作规程等作出规定。

  建立了《质量控制程序》(编号:xxx),规定了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部门、人员、方法等的要求。

  8.1.2

  应当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校准等要求,以及产品放行的程序。

  查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对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校准作出规定。

  建立了《质量控制程序》(编号:xxx)、《产品放行控制程序》(编号:xxx)。

  8.2.1

  应当定期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予以标识。

  查看检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按规定实施了校准或检定,是否进行了标识。

  校准或检定由第三方公司完成。

  8.2.2

  应当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已做好规定,校准或检定由第三方公司完成。

  8.2.3

  当发现检验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验证记录。

  查看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当检验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是否对以往检测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并保存相关记录。

  查看相关记录,暂无相关情况。

  8.2.4

  对用于检验的计算机软件,应当进行确认。

  不适用

  8.3.1

  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证书。

  查看产品检验规程是否涵盖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确认检验记录是否能够证实产品符合要求;查看是否根据检验规程及检验结果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证书。

  产品技术要求中规定了对产品的检验方法,根据产品技术要求来检验,产品检验结果为检验报告。

  8.3.2

  需要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委托检验。对于检验条件和设备要求较高,确需委托检验的项目,可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以证明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自检;

  8.4.1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批检验记录,并满足可追溯要求。

  通过生产流程记录单,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8.4.2

  检验记录应当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证书等。

  检验记录包括进货检验记录、过程检验、成品检验记录/报告

  8.5.1

  应当规定产品放行程序、条件和放行批准要求。

  查看产品放行程序,是否明确了放行的条件和放行批准的要求。应当规定有权放行产品人员及其职责权限,并应当保持批准的记录。

  建立了《产品出厂检验规程》(编号:xxx),对产品检验和放行要求作出了规定。管代批准测试报告批准放行。

  8.5.2

  放行的产品应当附有合格证明。

  合格证明为出厂检测报告。

  8.6.1

  应当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制定留样管理规定,按规定进行留样,并保持留样观察记录。

  产品已留样。

  销售和售后服务

  9.1.1

  应当建立产品销售记录,并满足可追溯要求。

  已建立了《产品销售记录表》(编号:xxx),能实现产品可追溯。

  9.1.2

  销售记录至少应当包括:医疗器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购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建立了记录表格《产品销售记录表》(编号:xxx),包括以上所有内容。

  9.2.1

  直接销售自产产品或者选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各法规要求直接销售或选择经营企业。

  9.2.2

  发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时,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各法规要求直接销售或选择经营企业。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直接上报药监局。

  9.3.1

  应当具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售后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度。

  已建立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9.3.2

  应当规定售后服务要求并建立售后服务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售后服务相关规定,满足可追溯要求。

  9.4.1

  需要由企业安装的医疗器械,应当确定安装要求和安装验证的接收标准,建立安装和验收记录。

  不适用

  9.4.2

  由使用单位或其他企业进行安装、维修的,应当提供安装要求、标准和维修零部件、资料、密码等,并进行指导。

  不适用

  9.5.1

  应当建立顾客反馈处理程序,对顾客反馈信息进行跟踪分析。

  查看程序文件是否对上述活动的实施作出了规定,并对顾客反馈信息进行了跟踪和分析。

  建立了相关顾客反馈处理程序,明确对顾客反馈信息的处理和管理。

  不合格品控制

  10.1.1

  应当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不合格品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建立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编号:xxx)

  10.2.1

  应当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应当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现场查看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是否符合程序文件的规定,抽查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按文件的规定进行评审。

  已在库房设置不合格分区,若发现不合格品则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编号:xxx)执行。

  10.3.1

  在产品销售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销毁等措施。现场查看在产品销售后发现不合格时的处置措施,是否召回和销毁等。

  已有相关规定。

  10.4.1

  不合格品可以返工的,企业应当编制返工控制文件。返工控制文件应当包括作业指导书、重新检验和重新验证等内容。

  查看返工控制文件,是否对可以返工的不合格品作出规定;抽查返工活动记录,确认是否符合返工控制文件的要求。

  见《返工控制程序》(编号:xxx)

  10.4.2

  不能返工的,应当建立相关处置制度。

  建立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编号:xxx)

  不良事件监测

  分析和改进

  11.1.1

  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接收、调查、评价和处理顾客投诉,并保持相关记录。

  查看有关职责权限的文件,确定是否对上述活动作出规定。

  销售部门负责与顾客的所有联系,建立了《顾客反馈处理控制程序》(编号:xxx),明确对顾客反馈信息的处理和管理。

  11.2.1

  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保持相关记录。

  查看企业建立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制度,是否规定了可疑不良事件管理人员的职责、报告原则、上报程序、上报时限,制定了启动实施医疗器械再评价的程序和文件等,并符合法规要求。查看相关记录,确认是否存在不良事件,并按规定要求实施。

  建立了《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控制程序》(编号:xxx)及相关质量事故和不良事件各阶段报告的记录表。

  11.3.1

  应当建立数据分析程序,收集分析与产品质量、不良事件、顾客反馈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验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保持相关记录。

  查看数据分析的实施记录,是否按程序规定进行,是否应用了统计技术并保留了数据分析结果的记录。

  建立了《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编号:xxx),时刻关注并搜集与产品质量、不良事件、顾客反馈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

  11.4.1

  应当建立纠正措施程序,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发生。

  建立了《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编号:xxx)

  11.4.2

  应当建立预防措施程序,确定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发生。

  建立了《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编号:xxx)

  11.5.1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要求采取召回等措施,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建立了《忠告性通知、产品召回控制程序》(编号:xxx)

  11.6.1

  应当建立产品信息告知程序,及时将产品变动、使用等补充信息通知使用单位、相关企业或消费者。

  建立了信息告知流程。

  11.7.1

  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参加人员、方法、记录要求、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性的评定等内容,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查看内部审核程序是否包括了上述内容。查看内审资料,实施内审的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内审的记录是否符合要求,针对内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建立了《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编号:xxx),并保持了每年的内审记录。

  11.8.1

  应当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审核,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查看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应包括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相关改进措施,管理评审报告中是否包括了对法规符合性的评价。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管理评审,是否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落实具体职责和要求,是否按计划实施。

  建立了《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编号:xxx),并保持了每次的管理评审记录。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3

  在20xx年医院将不断加强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落实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措施;建立中医院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含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相应鼓励措施,对宜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指导,提升被指导单位的门诊、住院部中医康复业务工作量;不断改进病历书写持续改进整改措施;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整改措施;加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考核与奖惩,整改具体措施如下: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针对病历中医特色不明显(住院证缺少中医诊断、首程中医诊断不明确、饮片使用少、三级查房和病例讨论缺少中医内容)。医务科、护理部、药械科利用运行病历、归档病历督查,强化督导检查,切实完善病历中医书写内容。目前所有归档病历中医内容能达到无缺项。

  2、针对中医特色不明显,中医护理常规落实不够到位。临床科室加强了学习特色病种中医护理常规,并切实落实护理常规和分级护理,加强了医护配合,能根据病情给每位患者进行辩证施护和中医护理项目,体现中医护理特色。

  二、队伍建设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的引进人才,医院的服务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医院的'业务也相应得到提升,同时更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20xx年度我院将继续实行“请进来”(请专家讲学、手术、会诊),“送出去”(外出进修学习、参加院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及培训班)的形式,邀请上级指导协作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专家对我院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以查房、手术、讲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我院业务水平,并支持各科邀请专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20xx年内计划选派6-12人次到三级医院或重点专科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吸收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外出进修学习,将采取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年青医护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相专业进修学习,以增强我院专科队伍建设及整体技术实力。通过有计划的选送中医药人才到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较系统中医药知识培训,提升中医药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中医药临床应用率,扩大中医药医疗市场占有率。积极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我院对于业务进修、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等,凡属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的,给予优先安排。凡进修学习都要带回一个新项目,每年评比新技术成果,并列入岗级考核中。鼓励业务人员技术创新我院出台奖励措施,鼓励新药、新技术的研发开发和有效利用。制定医院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专业,鼓励通过自学、脱产学习自觉严格补充,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以成立的宜城市中医医院医疗集团的优势,在集团内及全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并积极开展院内专题学术讲座,组织科主任(护士长)查房、科室定期业务学习,鼓励个人自考、自学或参加函授教育。通过名老中医师承带教及举办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授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临床教学,培养合格医学人才。每年组织“三基三严”理论考核,对“三基三严”的培训工作进行每季度一次,每年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的考核。考核结果列入绩效考核。

  三、科室建设及管理

  遵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对住院部中西科室分类进行了规范设置,对门诊部各内科诊断室的二级分科命名进行了整理、规范。皮肤科和骨伤科成功的通过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襄阳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审。20xx年将继续申报中医特色的重点专科。

  四、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的推广实施

  遵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对住院部中西科室分类进行了规范设置,对门诊部各内科诊断室的二级分科命名进行了整理、规范。皮肤科和骨伤科成功的通过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襄阳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审。

  五、药事管理

  1、针对加强中药饮片调剂分剂量准确度。药剂科院定期抽查,对未达到控制要求的进行责任人处罚。

  2、针对在库药品定期养护工作不到位。药库人员每月养护在库药品并做好记录。

  3、针对在库药品分类摆放混乱。药库人员按功效分类摆放在库药品,每月查对效期。

  4、针对滞销药品(有效期六个月)未及时退回库房做退药处理。每月清查滞销药品,及时退回库房做退药处理。

  5、针对病区、门诊退药记录不完整,未专区放置。药房加强了病区、门诊退药登记,并专区放置。

  6、针对处方每日未分类装订,相关数据上报不及时。要求药房处方每日分类装订,相关数据及时上报。

  7、针对药房各项登记不全。安排专人负责药房各项记录,医院定期抽查,纳入了绩效考核。保证了药房各项记录完整性、连续性。

  六、其他院感组:

  1、针对消毒隔离制度未落实到位,特别是重点部门(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住院部)手卫生观念淡薄,手卫生工作欠缺。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医护人员院感防控意识,促进手卫生制度的实施,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督导,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针对医疗废物暂存点缺少警示标记。公卫科重新选择远离生活、医疗区域设置医疗废物暂存点,同时粘贴警示标记,并规范医疗废物的存放、转运流程。

  3、针对污水处理设备未正确运转。医院已维修完毕,现正常投入使用。医技组:

  1、针对人员配备不合理。引进医技人员,由高年资医技人员带教,强化医技队伍。

  2、针对质控项目部分参加室间质评。现全部质控项目已100%参加省内室间质评。

  20xx年以来,通过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强化和规范了医院管理,持续改进和提高了医疗质量,中医特色优势更加明显,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虽然我们做了艰苦的努力,但与标准要求相比,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有决心、有信心,20xx年力争尽早建成综合服务能力强,中医特色明显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4

  为保证“两会”、“两节”期间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计委要求,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本院在元旦前后,组织医疗、护理、药剂、质控等有关职能部门对医院各条线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查重点:

  1、急诊科。

  2、手术室。

  3、特殊病人:新病人、危重病人和手术病人的处理及病程记录。

  4、住院病人医患沟通记录情况。

  5、病理科。

  6、医院感染管理。

  7、护理管理。

  8、特殊药品(毒、麻、精)管理。

  9、临床各科交班记录。

  10、医务人员在岗情况。

  11、各科抢救器械、设备、药品功能状况。

  二、检查结果

  总体情况良好,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医务人员均在岗在位,挂牌上岗,窗口单位双挂牌。近几年,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和文明单位验收,职工质量意识增强,医院加强了内部质控检查,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环节质量监管更加重视,医疗质量有所提高。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急诊科。人员固定,设施完备,布局尚合理,基本满足急诊工作需要,重点病种有服务流程,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处于备用状态。存在问题: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有时工作不稳;“绿色通道”标志有脱落。

  (二)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查阅手术病人住院病历,对病人有术前讨论、术前查对、术前谈话、医患沟通,各类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术后观察情况及时记录;麻醉科工作流程规范,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随访。存在问题:个别科室请外院专家手术,无会诊记录;个别病人术后麻醉师随访漏写日期。

  (三)药品管理。中西药房工作有序,特殊药物管理规范,加强处方审核、评价,对不

  规范处方与有关人员沟通后及时纠正。存在问题:个别处方药物名称使用商品名,个别医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药物规格、剂量、用法等漏写,处方前记缺项,个别处方药量过大。个别病区“强痛定”登记不对号;冰箱内备用“去氨加压素”无基数登记。

  (四)护理管理。按照《护士条例》实施护理管理,做好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及重危病人管理。存在问题:个别科室备用氧气筒未处于功能状态(无湿化瓶)。

  (五)文件书写。总体情况尚可,但也发现不少缺陷。

  1、住院病历情况:三级查房不到位,某些住院病历中上级医师查房签名不及时;病程记录不规范,使用药物或作检查未在病程录中记录依据;医患沟通表记录不规范,有些只有入院时一次记录有些特殊情况未及时沟通;个别重病人病程记录未及时打印出来。

  2、门诊病历、急诊留观病历:中医门诊病历无舌苔脉象、病机、方名、证型等;留观病历过于简单。

  3、科室质控记录不规范,科内业务学习有个别科室流于形式,学习人员无签名,有应付检查嫌疑。

  4、交班本:二班医生漏签名情况较多,个别科室日班交班空白,个别科室交班记录病人只有床号没有姓名。

  三、自查后整改办法

  1、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指出,要求立即改正,对较大问题,由质控办下法“医院质量检查反馈表”,要求相关科室在一定时限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检查人员于2周内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验证。

  2、通过科主任、护士长例会予以反馈,并在每月一期的《质控简报》上点名通报。

  3、对查出的问题落实责任追究制,具体责任到科、到人,予以适当经济处罚。 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狠抓制度落实,强化内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5

  随着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维护群众利益”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全县的“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将医疗安全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承担高风险麻醉工作的我,医疗安全这根弦始终不敢卸下,它是麻醉工作的核心,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决不能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大意而让生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借助我院“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本人就如何保障麻醉安全谈一点体会:

  麻醉工作是高风险工作,术中安全的保障与麻醉技术、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病人的自身情况密切相关。基层医院存在以下特点:手术少,麻醉人员少,锻炼的机会也少,麻醉技术提高慢;急救设备少,参与抢救人员有限;急救药品使用率低;交通不便,患者病情却瞬息万变,出现意外情况难以得到上级医院的救助等等。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去抱怨,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让患者平安地度过麻醉期:提高麻醉技术水平:麻醉技术在不断更新,要想提高麻醉水平必须制定专业杂志多学习他人经验、了解新技术;每3-5年短期进修学习一次;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借此机会多与同行们交流和探讨,多向专家教授请教;

  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总结。

  预防在先:认真对待术前检查、术前访视和医患沟通,全面掌握病人情况,术中病人意外情况的预知及相关设备和药物的准备要充分,对于我院使用率非常低但又不得不准备的急救药品和物品利用一切机会向上一级医院求助:如小儿面罩、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预防芬太尼导致胸腹肌肉强直的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针,维持时间短的降压药乌拉地尔针,升压作用较强而又能减慢心率的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针,升压作用较强维持时间较长的间羟胺针,治疗心脏传到阻滞的异丙肾上腺素针等药物。后两种药物(间羟胺针和异丙肾上腺素针)已经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我已和药剂科沟通增加这两种药物的储备。

  把握适应症及操作规范:患者的安全第一,不能让患者为了节约费用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需转院者应及时转院,与手术医生及患者做好沟通与交流。

  寻求帮助:巡回护士掌握抢救药物使用方法,以便快速准确的进行抢救;有预见性地请内科医生参与麻醉;出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协助抢救。

  “开刀治病,麻醉保命”,一念之差、一点疏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终身的遗憾。“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每一次的麻醉顺利不能成为我沾沾自喜的理由而疏忽大意,对于麻醉过程中每一点点的异常都要认真对待,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追根求源,正确判断,正确处理;每一次的化险为夷不能成为我自以为是的砝码而不引起警醒,应该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及时沟通,及时引导患者转诊以确保安全。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6

  按照县食药监局、县卫计局的有关要求,为了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我院重点就全院药品、医疗器械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完善制度

  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安全管理组织,把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的管理纳入医院工作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

  医院建立、修订、完善了药品、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制度;药品、医疗器械入库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储存、养护、使用、维修制度等一系列药品、医疗器械相关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

  二、排查情况

  结合上级检查与我院自查,发现的问题有:

  1、部分科室温湿度计损坏、缺失,温湿度计摆放、填写不规范。

  2、药房冷藏柜显示湿度较大且未除湿;冷藏柜放有私人食品,部分存放条件20℃以下药品未存放入冷藏柜;中药房堆放西药且纸壳、杂物较多未及时清理。

  3、外科、内科、中医科治疗室少数棉签、输液袋过期未及时处理;治疗室部分备用药品放置不规范,未离地离墙;急救柜封面未填写药品有效期。

  4、原妇科治疗室少数药品残骸未及时清理。

  5、部分药、械公司资质过期,资料不全。

  针对以上问题,医院高度重视,庚即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通报,落实了责任制,并立即进行了整改。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落实相关制度,提高医院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责任意识。

  2、增加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工作日常检查、监督的频次,及时排查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服务患者。

  3、为保证购进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杜绝不合格、过期药品、医疗器械使用。我院已落实专人对购进的药品医疗器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供应商所具备的资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4、为保证入库药品、医疗器械的合法及质量,我院认真执行,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5、做好日常保管工作。为保证在库储存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我们已安排专门人员做好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维护工作。

  6、落实相关科室人员,严格检查,更换问题温湿度计,并完善、填写好记录。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行“一岗双责”制,严抓狠抓各个细节。与上级部门积极配合,认真完成上级部门下发的各项任务,继续巩固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工作取得成果,共同营造药品、医疗器械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邻水东方医院

  二〇××年一月二十六日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7

  一、综述。

  1、生产活动基本情况:包括年度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的品种、注册证号或备案号以及数量(包括委托或受托生产),未生产的医疗器械品种及未生产原因。

  2、管理承诺的落实情况:包括对企业负责人(最高管理者)履职情况评价,管理者代表体系职责的落实情况评价。对质量目标的完成、产品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全年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情况。

  二、年度重要变更情况。

  1、质量体系组织机构变化情况:包括企业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主要人员变化情况。

  2、生产、检验环境变化情况:对生产、检验区域涉及位置、布局、设施等主要变化的,详述相关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3、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检验设备变化情况:对于关键工序、特殊过程重要参数发生变化的,是否重新进行验证和确认。

  4、重要供应商变化情况:对于特殊采购物品主要物料、关键物料等重要的供应商发生变化的,应详述相关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三、报告期内人员培训和管理情况。

  包括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相关人员开展的各类培训和考核情况以及对培训效果评价的描述。

  四、报告期内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情况。

  1、主要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检验仪器等设施设备的报废更新、维护保养、检定校准情况。

  2、关键生产设施设备、生产条件的验证情况。

  3、生产、检验等过程记录的归档整理情况。

  4、委托生产行为情况及实施管理的描述,包括委托生产的产品名称、产品批次、控制方式、质量状况和委托检验的管理(如有)等方面。

  五、报告期内产品设计变更情况。

  对于与产品安全、性能、预期使用有关的产品设计变更,应对设计的`更改、评审、验证及确认进行描述,包括对设计变更后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说明,如产品设计变更后需履行注册手续,应说明相关注册情况。

  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及内容。

  六、报告期内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情况。

  包括依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开展供应商审核、评价情况。

  销售、售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顾客投诉的处置以及产品召回(如有)等工作情况。

  七、报告期内的不合格品控制。

  对发生的质量事故、产品抽验发现不合格、出厂检验发现不合格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采取措施的情况以及原因分析。

  八、报告期追溯系统建立情况。

  生产过程的追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检验过程的产品追溯系统建立和实施情况。

  产品上市后追溯系统建立和实施情况。

  九、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情况。

  1、年度开展内部审核的情况,包括实施的频次、审核部门、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情况。

  2、年度开展管理评审的情况,包括实施的频次、评价结果、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情况。

  十、不良事件监测情况。

  收集不良事件信息并按规定上报和开展不良事件再评价工作情况,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置情况。

  十一、其他事项。

  1、与企业有关医疗器械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收集情况以及就相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宣传贯彻的情况。

  2、年度接受监管或认证检查情况:年度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实施的各类监督检查,包括检查性质、检查时间、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检查结论以及整改情况。年度接受其他机构检查或认证的情况及结果。

  3、年度自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相关措施。

  十二、企业承诺。

  本企业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以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自查,确保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报告的内容真实有效,并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签名管理者代表:xx

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xx

企业盖章:xx年xx月xx日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8

  根据《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我院对20xx年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管理组织健全

  院领导高度重视我院药品管理工作,成立了医院药事管理小组和药物治疗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指导本院药品的采购、审批工作,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用药,药剂科具体负责药品调配、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各岗位建立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并认真执行。

  二、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和药剂工作制度。

  医院建立健全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药剂科工作制度》、《药房配方查对制度》、《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药品养护工作制度》、《药剂人员岗位职责》等一批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建设,医院对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和药剂工作的管理有了较好的提升。

  三、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医院每月都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学习,学习药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并进行相关的考核测试,并建立培训档案,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四、加强药品的管理 工作,注重药品质量。

  严格执行上级管理部门关于药品采购的管理规定, 我院的药品采购是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药械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药品采购目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城镇医疗保险目录》、《新农合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及结合临床实际使用确定,并经医院药事管理小组与药物治疗学管理小组审核通过,院领导批准,由药剂科按照采购目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械集中采购平台按中标价采购中标药品。 建立供货单位档案,严格审核供货单位及销售人员的资质,确保从有合法资

  格的企业采购合格药品。我院严格按照上级卫生管理部门和药监部门的管理规定,从具有药品经营资格的企业中标药品经营企业广西健一药业采购购进药械。备案了药品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 》、《GSP认证证书 》、销售人员的'授权书原件和身份证复印件,签订了药品质量保证合同。 根据《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药品法律法规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相关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购进、验收、养护制度、处方的调配及处方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 购进的特殊管理药品按规定管理,专库存放,设有防盗、监控设施,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专账记录,账物相符。 购进的药品有供货单位的合法税票及详细清单,清单上载明药品通用名称、生产厂商、批号、规格、数量、价格等内容,执行进货验收制度,购进药品双人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验收记录。药品验收记录包括药品通用名称、生产厂商、规格、剂型、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进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等内容。药品、器械购进验收记录,领用记录完整,发放人、领用人双签名负责,记录在案可查。实行药品效期储存管理,对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在管理系统示警,报各使用科室进行促用。 药房、药库每日对药品进行巡查与养护,每月进行一次药品、药械的过期报损、霉坏变质报损工作,办理好报损报批手续和销毁报批手续,作好销毁记录,销毁人、监督人双签名,全年共报损过期药品11批次。药房、药库都安装了空调设备进行温湿度调控、有冰箱贮藏相关药品,药品都能按照贮藏要求贮存。

  五、加强药房的管理工作。

  按照药房规范化建设要求摆放药品,区域定位标志明显、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易串味单独存放、每日对陈列的药品进行养护,监测温湿度,如超出规定范围,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由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负责处方的审核、调配工作。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对处方进行审核、调配、发药 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调配处方时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确保发出药品的准确无误。不得擅自更改处方,对有疑问、配伍禁忌、超剂量处方应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审核与调配人员均在处方上签字。 严格执行处方管理的相关规定,处方开具当日有效,处方药品剂量一般不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超过3日用量;特殊药品应严格使用专用处方,药品处方保存2年。 每年对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未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身体健康。

  六、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20xx年我院共向药监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8例、药械不良反应1例、药物滥用50例。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9

  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是白衣天使,以后工作中要拥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要有始终如一的踏踏实实的工作。在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也认识到要重视医疗质量,我作为住院医师结合自己情况现总结如:

  (1)要做到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自己要加强对病历书写的学习.改正不足.字写的不好,要练字.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12)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不违背卫生法规。以后要加强对卫生法的学习。

  (13)加强医患沟通.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过去所发生的大小医疗事故,哪一起不是因为麻痹大意或不按诊疗常规操作才发生的呢?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医疗的发生。其实,要医疗安全并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责任心。只要每个人多留点心,只要对工作多一点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岗必尽职,尽职必尽责,无论身居何处,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就一定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10

  根据XXX卫生局关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到位

  个别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科转院制度等核心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的问题。

  1、字迹潦草,有涂改,姓名、住院号不相符等情况。

  2、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记录内容分析少,过于形式化。

  3、存在知情同意书告知、签字不规范、药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费项目未签知情同意书。

  二、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难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

  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流于形式。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在全院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

  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漏报。

  5、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根据《转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成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组织,严格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注重监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设置处方权限,保证制度的落实,提高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率,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工作作风,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老百姓尊敬的医务工作者,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谋私利。

  XXXX医院XXXX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1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的意见》,我院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层层落实,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逐级负责,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努力提高我院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针对我院现状,根据《临沂市医院医疗质量检查标准》,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自查,找出了目前我院存在的问题,为了及时有效的加以改正,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掌握和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热情服务。上半年院内投资万多元,把名人员送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有名人员分别参加了省和市举办的妇科、儿科妇幼保健学习班期。同时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每周五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定期组织考核,为了确保学习质量,把考试成绩和个人经济效益挂钩,极大调动了一线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为每一位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做到了对技术精益求精、潜心向学、积极进取,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月份,在职职工共撰写发表论文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篇,市级篇。并且在学习中不忘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关爱、方便、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使广大卫生人员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和职业形象。按照“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十二字公民道德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让每个患者感受到在我院就象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感受到现代医院的文明之风。

  二完善和开展各项医疗技术:

  我院底子薄,临床工作开展比较晚,面对这种现状。领导班子没有因陋就简,而是严把质量关,全面保证业务科室建设符合国家或省的基本标准,并且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技术安全有效。针对目前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努力减少并发症。

  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购置必需的医疗器械,全面提高诊治水平:

  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以免造成资源浪费。为了不断提高我院医疗水平,满足临床医疗需要,年初院领导班子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一步到位,多方筹集资金万元购置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麻醉呼吸机、尿十项分析仪、立式高压消毒锅等医疗设备。对现有的设备及时进行保养维修,保证运转正常,操作规范,检查治疗效果安全可靠,计量器具精确可信。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实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我们始终抓住不放。首先健全制度强化责任。认真落实院长查房制度,行政总值班制度。医技科室强化集体审阅片制度、临床病人随访制度,实验室室内质控制度。临床科室强化首诊医师负责制,住院医师小时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等项制度。同时认真贯彻执行手术分级管理规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严把术中操作关、术后观察关。上半年共完成妇科、产科手术例,无一例出现差错事故。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临床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五保证药品、试剂及医用材料的质量,确保病人治疗安全有效:

  保证药品、试剂、医用材料的质量,做到安全可靠,符合临床使用要求,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条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依法加强医疗用毒性药品、x神药品、放射药品、麻醉x品管理工作。并且成立了药品及材料购置管理委员会,采取集中招标采购,从源头上杜绝了采购中的不正之风。

  六改善住院环境,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

  根据医疗管理领导小组提出的处处体现人文精神,一切为方便患者服务的要求。我院在今年年初对我院的环境做了整体规划,投资万元改造病房和治疗室以及院内环境,做到了环境幽雅、整洁干净为患者提供了方便优质、温馨舒适的诊疗和康复环境。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12

  根据卫生子局安会议精神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院及时召开会议,周密部署各项工作,在全院内开展安全生产及医疗质量大检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动员。由院长组织召开全院职工会议,传达县卫生局会议精神。要求院内各科室,重点岗位进行检查,主管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到岗进行现场查看,并教育职工人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消除影响医疗安全的隐患。

  二、检查内容。院办公室对全院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包括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用电及消防情况,易燃、易爆、麻毒药品等危险品管理以及医疗安全管理等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一)组织领导;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良好,成立了由院长、副院长、科主任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值班人员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二)预防医疗事故方面;落实了医疗安全的各项核心制度,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到位。医疗安全的'各项硬件设施完善,供应室、手术室等科室设施建设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处理方式符合标准,做到了有专人管理并责任到人。

  医疗安全管理方面:

  一.建立了“医疗质量、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合理应用抗生素”,“处方点评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制定了相应的检查细则,各委员会各司其责,定期到科室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全院公示,按细则规定与科室经济效益钩。

  二.制定了医疗,安全检查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措施到位,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等重要科室设施建设规范。

  三.三级查房制度完善

  四.医疗科室的仪器设备及各科室内的设备有专人管理,维护完整。

  五.医疗废物处理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六.成立了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并与管辖区派出所、社区,建立警民联防。

  近来我院存在的医疗隐患如下:

  1、个别科室医疗文件的书写欠规范,主要原因是字迹潦草,不易辨认。

  2、个别门诊不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内容太简单。

  3、某些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不重视,对当前医疗环境认识的缺失,与病人沟通欠缺,以至于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

  4、医疗处方书写有缺项。

  整改措施如下:

  1、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完善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网络和质量管理考评体系,严格质量管理制度。

  2、根据卫生局安全会议精神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及相应的考评体系,实施质量实时监控、定期评价、及时整改等综合措施,使其真正落到各项医疗工作、各个医疗岗位、各个诊疗环节之中。

  3、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的规范,提高病历内涵质量。

  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继续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进行培训和考核。

  2、对新来院的年青医生和进修医生进行岗前病案书写培训,使之熟悉病案质量标准,掌握病案书写格式和要求,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3、把病案质量监控的重点放在环节质量监控上,强化病案书写者自我检查、科室病案质量小组监控、病案室监控和病案管理委员会监控措施。

  4、加大平时抽查力度,对抽查的结果,及时公布,按标准奖罚,同时每半年对全院住院医生病案进行检查评比并将结果通报全院。

  三、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措施,按照医院感染规范要求,认真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四、要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医疗产品的采购、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13

  依据区卫计局关于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我院对全院和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意见、措施和具体整改责任落实汇报如下:

  一、我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基本情况回顾:

  (一)我院有较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我们制定了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方案与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职责。

  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管理方案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量化打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促进了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我们通过安全大会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医院质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分析自我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找出问题原因和整改措施,然后召开护士长、业务骨干会议进行质量讲评,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按照年初三基培训考核计划,每季度考核一次,医务科、护理部每半年必须举办一次全院性的三基考核。

  (三)健全了防范医疗事故纠纷、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预案,建立了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

  (四)护理管理方面

  (1)护理管理组织能够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组织护士长及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护士条例》,确保做到知法、守法、依法执业。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每年制定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包括三基学习、业务讲座、护理查房等。按计划认真执行完成。

  (3)临床护理管理

  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确保将患者知情同意落到实处。各科室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健康教育内容。

  (五)、医院感染管理

  (1)建立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我院建立和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小组。业务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

  (2)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得到了落实。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要求,每年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每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会议,总结近期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解决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布置下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3)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意识

  (4)认真开展了医院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监测工作,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未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现象。加强了一次性使用用品的管理。

  各科室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由设备科统一购进、储存和发放,“三证”齐全。各科室按需领取,做到先领先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用品用后,由专人集中回收,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二、存在问题:

  (一)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个别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有时不能很好的落实,病例讨论还有应付的情况。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还不健全。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档次过高,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象记流水帐。

  2、存在知情同意书签字不规范、自费用药未签知情同意书。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很难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

  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

  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的培训。我院花大力气进行了制度建设,整理了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

  要认真组织学习《医院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医院常用法律法规选编》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人员职责。

  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医院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是很好的措施,但是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要有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能流于形式。

  科室负责人要重视三基训练,要经常对医务人员讲三基学习的重要性,保证每季度进行一次科内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3、组织一次技能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

  4、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要制定奖惩办法,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

  5、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要进一步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监测等工作上下大功夫,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将工作做细,不能应付。要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发挥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职责,配合院感办积极开展工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5、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根据卫生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精神,制定我院具体实施办法及奖惩制度,注重监控临床预防用药情况。

  要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落实。

  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1、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

  让医务人员明确:“医家首在立品”,医德是医务人员从业的行为规范和自律操守。

  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工作作风,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人尊敬的医务人员。每位医师都要熟记《医师严格自律与诚信服务公约的内容》,要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谋私利。

  2、院办要制定奖惩措施,保证医务人员在医院执业时要有好的服务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态度,才能认准出发点。

  要时时刻刻谨记我们是为了治病救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决不允许在诊疗工作中找任何借口对病人采取冷漠、推诿、粗暴等不负责任的态度。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带不良情绪与病人打交道。

  要善于调节自我,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上岗,把自己阳光的一面充分地展现给患者。

  四)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密切医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营造和谐就诊环境。

  患者在医院内的心理是十分复杂的,他们需要被关怀,被尊重,被接纳,需要了解他的诊断、治疗信息,需要安全感并渴望早日康复。同时,他们还会有对今后家庭、工作等社会问题的种种忧虑。这些都需要医护人员很好地了解,予以解决或宽慰。首先,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必须着装整齐、态度和蔼、精力充沛,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是其分管的医生或护士,使患者得到一个良好的印象,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有所依托感,使患者情绪稳定,家属满意放心,在诊治过程中才能主动配合,建立起主动合作型的医患关系。患者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迫切地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为他们传达诊断治疗信息,这也是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利。所以医护人员必须及时和他们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使患者及家属能主动配合,达到预期的目的。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14

  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应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自查报告制度,对《规范》执行情况进行全项目年度自查,并于20××年1月15日前上报企业质量管理年度自查报告。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存档备查。

  各区(市)县食药监局应当切实加强对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进行审查,对不按规定上报或上报虚假信息的企业,除开展现场检查外还应进行公告。对严重不符的`和不按时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要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处理。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15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按照《溧水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防范医患纠纷”专项检查月活动方案》(溧卫字[20xx]81号)要求,20xx年9月,我局组织医疗、护理、院感专家,采取查阅台账、抽查病历、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了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区人民医院每月对病历进行科室互查、随机抽查、开展处方点评工作、进行抗菌素合理使用检查,制定专刊通报检查结果,并通过大查房等形式检查医疗措施落实情况,取得了一定效果。区中医院及时开展医患纠纷评判与分析工作,对预防医患纠纷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病历质量及管理

  1.在院运行病历管理不规范。多份在院病历出现排序混乱、检查报告单混夹的现象,甚至有入院一周的患者的检验单还没有及时粘贴。入院证用废纸打印。区中医院在院病历中有缺少体温单、医嘱单、医患沟通记录单的现象。

  2.对病历书写规范的理解和执行不够到位。大部分病历住院记录中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体症描述欠缺或不够;首次病程记录对诊断依据的记录或描述不够规范,缺少鉴别诊断内容。对异常的辅助检查结果不重视,异常结果没有分析、处理记录;病程记录中夹带英文缩写如:kcl。

  3.病历内涵质量有待提高。三级查房制度内涵质量不高,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流于形式,缺乏对病人个体诊治方案等的针对性分析,缺乏指导意义;术前讨论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的`理由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对策进行讨论;医患沟通流于形式,对于病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的交代过于简单、格式化,没有个性化体现对异常的辅助结果、入院后新增的诊断、重要的检查治疗措施等普遍缺乏沟通,病情的沟通不透彻、不清晰明了。

  4.拷贝现象普遍存在。如:上级医生查房内容与首次病程记录几乎雷同,有大篇幅拷贝现象;转出记录、转入记录中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与首次病程记录雷同,有拷贝现象;

  5.仍然存在重度缺陷病历。非患者本人签名的各类同意书缺少授权委托书或者受委托人员的身份证明。

  (二)核心制度的落实

  1.交接班记录不及时、不完整,甚至交接记录空白。

  2.疑难危重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落实不到位。大部分病区今年1至9月份讨论记录本空白甚至缺失。

  3.三级查房记录过于简单,缺乏分析,指导意义不大。对住院病人病史、病情、治疗情况不够深入、全面,对病人管理存在缺陷,安全意识淡薄。

  4.“危急值”报告制度未落实。病程记录中未记载分析,没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没有治疗后的复查、处理记录,诊疗过程中体现不出“危急值”的临牀意义,对“危急值”不够重视。

  (三)医院感染管理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执行效果不理想,少部分人员还没有掌握标准洗手法。输液室地面及门口可见棉签、输液贴。

  (四)医疗质量监督管理

  未有效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工作。区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未按计划组织定期检查考覈,职能部门未定期下科室进行医疗质量检查。两家区级医院大部分临牀科室未开展相应的质控活动,对科室医疗质量未进行有效管理。医疗质量检查、考覈结果未与绩效考覈挂钩。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院长是医疗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临牀、医技等各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提高对医疗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科室管理责任人的积极主动性,将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制度,做到层级管理,责、权明确,严格考覈,使医院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二)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加大督促考覈力度。狠抓医务人员核心制度、“三基三严”及医患沟通等知识培训,做到人人熟悉医疗卫生法律规章制度,人人掌握岗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人人注重医患沟通。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完善病人安全管理、医疗技术准入、不良事件报告、分级护理等规章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明确各项医疗管理工作目标,制定考覈细则,形成不定期检查和定期考覈的工作机制。

  (三)重视医疗质量检查、考覈结果的应用,形成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机制。制订医疗质量管理考覈和奖惩办法,将医疗质量检查考覈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考覈、职称聘用、年度考覈等挂钩,奖优罚劣。

  各医院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缺陷,举一反三,认真梳理,深究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羣众健康服务。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10-10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荐】06-15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推荐】06-15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热门】06-16

【推荐】医疗质量自查报告06-17

【精】医疗质量自查报告06-18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热】06-18

【热门】医疗质量自查报告06-19

【热】医疗质量自查报告06-20

【荐】医疗质量自查报告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