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方案

时间:2022-09-23 03:59:44 企业管理 我要投稿

关于企业管理方案集合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企业管理方案集合5篇

企业管理方案 篇1

  【摘要】企业设备管理是企业诸项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都是以实物管理为主,通过制定对实物管理的规章制度达到对设备管理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生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设备资产管理的探讨,分析,探索设备管理的另一种模式,旨在提高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和广大同仁交流。

  【关键词】设备管理; 资产管理; 制度约束

  1、概述

  企业设备管理是企业诸项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设备资产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连接企业和二级单位。从而达到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设备从资产属性到使用属性、从采购、使用到维护,进行统一的标准的跟踪控制,以提高资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和维护成本,保障企业的经营能够正常顺利地进行。

  根据有关的研究报告显示,有效的企业设备管理解决方案,应能可为企业带来以下成果:

  资产利用效率增加达17%

  设备使用年限增加达14%

  紧急修复降低至多23%

  维护费用减少了15%到30%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现状:

  由于目前工程施工企业通常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由于所施工的项目遍及全国各地,使得总部设备管理部门无法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生产技术装备实行真正行之有效的计划管理与控制,设备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严重脱离,项目的设备管理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公司总部(特别是对项目不利的信息),从而导致以下问题:

  维护计划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较弱,缺乏高效的购置、维护计划编制、反馈和控制手段。

  缺乏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历史信息的跟踪管理。

  缺乏有效的定量化管理工具,实现备品备件库存结构的合理化。

  缺乏对设备及其备品备件的基础数据的统一规范的管理和控制。

  与设备维护有关的部门,对设备维护重要性的认识与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或对现代设备维护管理思想缺乏足够的了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减少项目和公司总部之间的矛盾,建立和推行资产管理模式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2、资产管理模式

  所谓资产管理模式,就是公司作为资产的所有者,行使的'是所有权,二级单位是代表经营者的利益,拥有经营权。公司与二级单位的经济联系纽带是资产的价值,而不是实物。资产关系是处理其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关键。公司尽可能多的将实物资产交给二级单位管理,公司行使监督、检查的职责,把经营的权利下放给二级单位。

  3、资产管理模式的风险和对策

  实行资产管理模式的主要风险是二级单位的管理缺失而导致的资产安全。对此我认为,首先应正确理解和对待二级单位的管理,要充分相信二级单位的领导和员工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既然已经把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项目交付给了二级单位,就没有理由对生产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要从防范的角度,思考和建立完善的对二级单位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最大限度的防范资产风险。

  3.1 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建立一个基于先进技术架构的计算机资产设备管理平台,达到对设备资产的实时监控。

  按现代企业资产设备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结构设计,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计算机管理体系,从资产设备规划开始到报废结束,对资产设备全过程实施综合管理。

  软件应能及时全面地实时反映实物资产状况,包括机器设备、IT设备、工具、设施、车辆、相关备件、人力等,同时和企业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软件的主要构成体系是:

  资产管理

  建立各种资产和设备的档案和信息,通过规范的编码体系,进行资产设备档案管理、设备合帐管理、以及设备各类信息的统计分析、设备状态动态管理、设备技术档案、生成固定资产明细帐、资产折旧明细帐以及资产统计等。

资产设备运营管理

  对于资产设备的租赁(或出售)、维修保养等日常运营工作,编制资产设备租赁(或出售)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动态的维修计划与维修保养作业管理体系,同时指定规范的财务费用体系,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财务费用表格。

 资产设备采购管理

  管理资产设备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产生申请、批准,供应商选择,采购单发出、发票对照收货及采购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等,帮助企业自动化和控制采购流程,执行程序化的采购开支流程和批准流程。

  资产预算管理

  将财务结构、组织结构和实物资产层次联系在一起,建立预算帐目编码,使其符合公司政策和商业目标,帮助企业建立预算和记录所有规定时间内的维修开支。

 查询、统计、分析

  帮助企业实时对资产设备的维修历史、库存状况、采购预算等进行查询分析,提供多种类型的分析报表,为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设备资产情况提供高效支持。

  管理流程

  根据国际先进的资产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重组、建立规范的可行的资产设备管理流程体系。主要包括:工作管理流程、采购处理流程、维修保养流程等。

  3.2 利用企业的资金管理平台,检测二级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特别是固定资产类的资金流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3.3 制定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制度约束。

  实现资产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奠定良好的基础。资产经营责任制是在核定国有资产基数的基础上,通过与经营责任者(即法定代表人)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将单位的经营管理权在一定的期限内完全让渡给经营责任者,使其不仅对经营期间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负责,而且还要对经营期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一种经营责任形式。其基本思路:首先,所有者代表与经营者代表通过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的形式界定各自的责权,所有者通过核定资产增值、生产增加值、总产值和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和国有资产占用费的比例,明确经营者对资产经营责任量的大小;其次,对核定的指标进行考核来检查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并决定奖罚。

  资产经营责任制与传统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相比,应具有如下不同特点:

  实施范围要有所不同,原来的经营承包是按单位经营性质确定的,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必须以占用国有资产来确定的;

  资产经营责任制应把它规范为综合经营效益指标体系,综合经营效益指标由三个指标组成:①人均生产增加值:用于反映单位在当年新创造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指标设定时应考虑到非主观努力因素的生产增加值。考核时,指标核定数以年度计划为准(核定时已扣除非主观努力部分),实际数以统计年报为准。②人均总产值:用于反映当年生产经营的总规模。③净资产利润率(或净资产节约与净收益率):用于反映投入资产的获利能力。在分别计算净资产和节约与净收益时。上述三项指标按照各自意义的大小分别以3:2:5的比重组成单位的综合经营效益。

  资产经营责任制签定的双方,一方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另一方是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

  资产收益用上交的利润和综合费体现,公司不再收取资产占用费。

  奖罚的系数确定应以资产规模的大小确定,资产规模越大,奖罚的额度越多,反之则相应减少。这样,一方面可体现出资产经营责任制这个主题,另一方面,体现了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着经营风险和责任大小这一原则,同时,可刺激经营责任者不断增值,加大国有资产规模,上档次。

  3.4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二级单位开展监督检查。作为上级机构,如何对二级单位实行有效的监督,一直是管理的难题,从现状情况看,企业的内部监督主要有:财务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这两种监督从专业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我认为,企业应该整合监督检查机构,建立一个覆盖各专业专司检查监督职能机构,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的监督,及时消除企业隐患。

企业管理方案 篇2

  固定资产包括:购建的房产、机械设备、办公设备、车辆、及公司购回的其它耐用设备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本文试图从机电(办公)设备类资产方面着手,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账数管理

  (1)“固定资产”隶属总分类账科目。包括范围很广,各类资产的的使用周期、购建成本、维护保养、折旧比例、清理残值不尽相同。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进行核算,反映固定资产的各类别比例、存在状态、账面价值及清理残值。

  (2)根据管理需要。总账“固定资产”科目下面按资产类别设立二级科目。如:“固定资产——机电设备”、“固定资产——办公设备”等等。

  (3)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检查固定资产账簿记录是否准确、设备是否完好,及时修护清理、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二、日常管理

  设备类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跟进。建立设备资产维护保养档案。负责收集、整理和更新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合同”、日常维修记录等资料和文件。

  (2)编制管理表格,培训员工。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设备管理方面的培训。使机械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工作能够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员工。

  (3)设备升级改造、(大型设备)采购与安装、竣工(投产)验收。

  (4)固定资产台账管理,设备的请购审批、报废清理流程。填写和审核、确认资产报损单(报废单)。

  (5)登记和保管固定资产明细账。编制资产报表。反映各会计时期各类资产明细项目的增减、折旧、清理、收回残料价值等信息。

  (6)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填制资产设备管理卡。建立、健全管理固定资产台账。

  (7)编写《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分类、整理各种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安全操作的方面资料文件。

  三、权责分配

  固定资产涉及广泛:设备类资产有单台机械设备,也有多台(套)设备系统总成。数量多,工作比较繁琐。在管理上要将各项日常具体工作按公司总体要求,()合理分解到各部门乃至具体使用人。

  (1)一般情况下,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设备资产(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的第一责任人。

  (2)部门大、设备较多,负责人在本部门内部指定具体责任人。或者对于某些主要的机器设备确定具体责任人。

  (3)一般情况下,设备使用者即设备具体责任人。大型设备要求由专业机修人员直接负责日常管理。

  四、台账挂卡

  固定资产要编写台账。采用挂卡(台账副本),以记录和反映资产的基本信息,台账与挂卡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信息:

  (1)基本信息:

  1。1资产设备的编号、存放地点、分属类别。

  1。2资产设备的标准名称(全称)、单位、型号规格、产地和供应商、来源(公司购建或融资租入)、使用日期。

  (2)状态信息:

  包括正在使用、正在维修、闲置、清理报废或待处理等。

  (3)使用信息:

  (3.1)、资产设备使用时间、设备维修(大修)次数、维修保养日期、主要检修项目、维修人姓名等(主要指外请的维修人员)。

  (3.2)、资产设备的具体责任人姓名、责任人变更日期、责任起止日期。

  (4)财务信息:

  即登记和管理固定资产明细账。大多数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财务人员。因此需要进行必要财务知识培训。

  (4.1)设备类资产的部份财务信息可以记录、反映于台账。但台账不属于财务档案。

  (4.2)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簿”,反映内容除基本信息外,还可以包括:资产设备购置时间、设备使用年限、购建金额、累计折旧、当前净值、以及报损、变更存在状态、清理、转移出售的时间、价值。

  (4.3)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由固定资产主管人员或机械设备主管人员,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并对财务部门负责。

  (5)设备管理卡或称看板(台账资料的副本):

  (5.1)对于设备类资产现场管理,除建立台账外,还需要将台账记录的基本信息、使用信息等以挂卡的.形式,贴、挂于每台(套)设备之上。并对有关内容及时更新。如资产设备转移、责任人变更。使现场管理一目了然。

  (5.2)资产设备转移、清理出售、变更名称或更换挂卡时,原挂卡回收存档备查。

  (5.3)保证台账资料、设备管理卡、固定资产明细账上所记录的设备名称、内容、单位准确、一致。

  五、管理架构

  1.财务或物资部是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设备管理包括账数记录、维护保养二个方面。公司应有人负责这二个方面工作。(或成立设备科)。根据公司资产规模统筹管理。

  2.管理层级;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资产进行管理,下级部门不可以查询上级或同级部门的固定资产状况。

  3.各部门负责人对设备的数量、交接、转移工作直负责。机修部负责对机电设备的保养维修、跟进等工作对负责。办公室负责人对办公设备的维护保养、跟进负责。

  一般情况由设备管理人员记录和管理固定资产明细账。机修部门具体管理设备台账。

  (资产设备多、规模较大时,各部门均管理自己部门的明细账簿。总分类账户固定资产科目按要求设立多个二级科目。)

  4.设备的购置安装、维护保养、责任人交接、存放地点改变、重新安装、清理转让、报损报废等工作。需填写相应的记录或表格,交设备管理负责人备案。(一般指大型设备)

  5.机修部门由设备管理人员直接负责。维修业务受技术部门的指导。机修部门具体负责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台账资料的建立和管理。

  6.大型的机电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由机修部门确定专人直接负责。对日常维护、大修等做好记录。

  7.固定资产管理架构示意图:

  办公室办公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办公设备、房产

  财务部设备科机电部机电维修人员大型设备

  车间车间机械设管理维护人员车间机械设备

  按:各部门负责管理的“明细账簿”及账户的设置和记录的方法;须在财务的指导下确定。

企业管理方案 篇3

  1.培训目的

  每个培训项目都要有明确目的(目标),为什么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怎样培训才有的放矢?培训目的要简洁,具有可操作性,最好能够衡量,这样就可以有效检查人员培训的效果,便于以后的培训评估。

  2.培训对象

  哪些人是主要培训对象?根据二八法则,20%的人是公司的重点培训对象。这些人通常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以及业务骨干等。确定培训对象还因为需要根据人员,对培训方案内容进行分组或分类,把同样水平的人员放在一组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避免培训浪费。

  3.培训课程

  年度培训课程一定要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分为重点培训课程、常规培训课程和临时性培训课程三类。其中重点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全公司的共性问题、未来发展大计进行的培训,或者是针对重点对象进行的培训。这类培训做得好可以极大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有效弥补企业不足。因此,这类培训需要集中公司人力、物力来保证。

  4.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企业内训和外训两大类,其中企业内训包括集中培训、在职辅导、交流讨论、个人学习等;外训包括外部短训、MBA进修、专业会议交流等。

  5.培训内容

  培训方案内容涉及管理实践、行业发展、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专项业务、企业文化等课程。从人员上讲,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宜外训、进修、交流参观等为主;而普通员工则以现场培训、在职辅导、实践练习更加有效。

  6.培训讲师

  讲师在培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讲师分为外部讲师和内部讲师。涉及到外训或者内训中关键课程

  7.培训时间

  年度企业培训方案的时间安排应具有前瞻性,要根据培训的轻重缓急安排。时机选择要得当,以尽量不与日常的工作相冲突为原则,同时要兼顾学员的时间。一般来说,可以安排在生产经营淡季、周末或者节假日的开始一段时间。并应规定一定的培训时数,以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和人员水平的真正提高。

  8.培训费用

  预算方法很多,如根据销售收入或利润的百分比确定经费预算额,或根据公司人均经费预算额计算等。在预算分配时,不能人均平摊。培训费用应向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以及技术骨干人员倾斜。

企业管理方案 篇4

  [摘要]标准件公司在国内制造企业中还存在缺乏整体性和有机联系等弊端。本文通过对汽车标准件公司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成因做了探讨,并从整体的角度对汽车标准件公司改进内部物流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标准件公司;企业内部物流;解决方案

  物流可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内部物流,良好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对整个企业运作具有指挥协调等作用,也有助于物流社会化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企业对于内部物流管理普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内部物流已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瓶颈,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汽车标准件公司而言,也同样存在严重的内部物流管理不足的问题。针对汽车标准件企业内部物流管理这个薄弱环节,分析存在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一、标准公司内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标准件公司内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标准件公司的内部物流现状和职能分配上,可以看出其内部物流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l)在采购物流管理系统中,采购物资品质不良、采购周期长、到货不及时、采购计划的紧急追加减,造成采购成本较高。·

  (2)标准件公司协调沟通成本较高、工作效率较低;在标准件公司,虽然有较清晰的流程,但受着市场和研发的影响,再加上缺料缺工装频繁,事实上计划链经常会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并且由于资金流不好,并且因材料到货不及时造成的材料临时改制代用等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3)由于生产排程规划不当、流程衔接不顺、生产线不均衡,导致存货或在制品过多,存货周转率较低,不良品过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4)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系统中,库房较多,功能单一,储区空间利用效率低,不便于集中管理,导致人工成本较高,增加了仓储及运输费用,物料摆放混乱,存取不易,无法实现先进先出,增加了返工成本和包装成本。

  (5)在标准件公司各物流系统中,现在各种数据仍然采用手工录入方式,数据录入工作变的繁重和重复,增大了数据录入错误的风险,浪费人力和物力,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6)标准件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很完善,并执行的却不好,大家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并不高,形成了事情推着人走而不是人推动事情走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7)标准件公司现有的工位器具种类太多,如:大斗子、热前兰子、磷皂化筐、塑料盒和纸箱都各有好几种,并且还有一些专用的工位器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流动起来极不方便,增加了产品的装卸搬运次数。

  (8)标准件公司在采购和销售物流系统中,现在经常存在货物发出以后,就无法进行跟踪,只能知道大致什么时间到,无法知道准确时间,因此,经常存在由于到货不及时,而导致公司采取一些迂回措施进行生产,增加了成本。

  2、标准件公司内部物流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分析了标准件公司内部物流管理所涉及到的部门各自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造成标准件公司目前问题的原因总结归纳如下:

  (1)标准件公司在物流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基本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不够全面,所以才会存在数量不准、不良品率高、存货多、占用资金高、效率低等问题。

  (2)缺乏对物流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指挥调控。

  (3)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4)由于现有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生产能力和供应商比较分散、资源不足造成采购物资品质、采购周期等极其不稳定,并且由于大部分主要供应商都在江、浙一带,距离公司较远,因此,所带来的采购运费较高。

  (5)各部门协作度不高,本位思想严重。

  (6)由于标准件公司的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致使物品在运输、装卸、仓储环节中难以实现一体化,所以导致标准件公司库房较多,反复装卸拆包等现象较严重。

  (7)标准件公司之所以存在对货物不能做到实时跟踪,是因为公司本身和供应商都没有采用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只是委托给一些个人进行运输,并且有的还是个人配货,这也就必然导致货物到达不及时的情况。

  二、标准件公司物流管理系统的改进建议

  标准件公司之所以存在以上诸多问题,是由于物流理念尚未在公司得到普及,缺乏战略研究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缺乏对物流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指挥调控,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缺乏物流成本的独立核算,企业还未发现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企业利润的第三源泉,从而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标准件公司物流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从整体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1、强化物流的数量管理

  物流数量管理在物流中是第一位的,是物流管理最基础的工作。

  其一,增强数量的准确度,其二、强化物流数量的分析功能。其三,明确数量管理的重点。其四,强化废旧物品的数量管理。最后,物流的数量管理必须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且各级物流管理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2、加强物流的质量管理

  物流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各种物资和产成品在运输、存储、搬运、待加工、包装保养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目前标准件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基本上属于盲区,只在仓库管理和工人操作规范上有少量涉及,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必须将物流的质量管理纳入物流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并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并监督考核。 ·首先由物流管理部门制定物流质量管理规范,其次,要做好物流质量分析。物流管理人员应学会和运用质量因素分析的管理技术,在进行数量统计的同时进行质量统计,对统计出的残次废品,采用质量分析因素法进行质量分析,若属工艺质量问题,提交质量保证部处理;若属材质问题,提交采购部处理,若属物流中的问题,由物流管理部门负责处理。对于严重的质量问题,做出责任分析,提交总经理。

  3、加强物流的时间管理

  首先作好库存时间管理。其次,由物流管理部门下辖的物流分析小组会同工艺部门对生产物流时间中的加工制造时间和非加工制造时间的比例进行详细的研究,减少非加工制造时间比例。

  4、加强物流的成本管理

  现行的企业成本财务管理中,没有物流成本项目。在标准件公司,谈到物流的成本也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方向性的东西,没有形成一个量化的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把物流成本从其它成本中分离出来,正确划分企业物流成本会计项目,即明确物流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搬运成本、配送成本、包装保养成本、采购销售成本等。标准件公司可对现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必要的更改,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但在核算的同时另外设置管理会计记录簿,并在记录簿中按物流成本项目归集物流成本,,以便进行物流成本的分析与考核,有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标准件公司物流成本的单独集中核算可以采用ABC法:企业通过物流成本核算可以协助企业决策物流活动是否需要外包,既物流活动是否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

  5、加强物流的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的管理要通过Internet网与社会物流信息连接起来,力求准确掌握中转库的品种数量,便于进行产销平衡分析,不但有利于本厂产品的销售,同时也有利于开展电子商务,为进一步融人社会物流网络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奠定基础。标准件公司现在就有必要结合ERP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构建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为将来与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的搭接做好准备,避免重复劳动,适应整个集团的发展需要。

  6、强化物流知识的培训和物流人才的培养

  标准件公司要想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水平的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就必须要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素质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队伍。

  7、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针对目前标准件公司多品种小批量现状,标准件公司要从产品发展方向、用户群、产品盈利能力多方面人手,对那些年批量小、产值低的产品采取不供货或向其它企业扩散的办法。并且标准件公司要改变现有的`价格制订策略,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批量大小来制订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可以促使用户实行批量采购,这样标准件公司才能减少现在每月所生产的品种,从而可减少设备换件频次、降低材料、工具、在制品和产成品的储备资金占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竞争的实力。

  8、加快建设物流自动化、标准化、专业化工作

  标准件公司业内部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以供应链的眼光来认识、定性定量地分析企业内部的物料流向,借助物流信息化对物流设施从最基本的物流容器单元化、 集装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逐步实行技术改造,提高物流活动的高效顺畅。物流器具标准的配套和包装、托盘、装卸搬运标准化的有效推行将极大的提高物流的效率。虽然前期投人大些,但对于满足用户,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很有帮助的。

  9、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作用

  标准件公司在优化内部物流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以下环节:内部物流流程的改造;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物流信息系统的改造;物流操作的执行和质量控制;依据标准件公司目前的现状自身还没有精力和能力进行上述大而全小而全的开发,标准件公司若想开发“第三利润源”,进一步降低成本,使用社会资源是最经济、最科学的方式,这也是唯一的选择。在企业内部物流的设计与改造上,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具有更专业的经验与履行能力。比如专业的物流设施投资商:美国普洛斯、和记黄埔、中外运物流投资公司,还有众多的正在修建或已建的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园等。信息系统的投资类似烧钱,但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却拥有专业的信息系统和投资能力。复杂、苛刻、繁重的物流操作企业本身难以胜任,但却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长。所以,对于标准件公司来说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但不是交给现在的那些只拥有一台车就跑运输的个人来运输和配送,而是要委托给那些有专业能力的能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从订单处理、运输、配送、到库存管理、流通加工、信息服务、代收货款,为客户提供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物流公司,这样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企业管理方案 篇5

  进入20xx年以来,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蝴蝶效应显现,拖累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使投资、消费、出口增速放缓,保增长任务艰巨。医药行业,中药材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药品降价频频、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白热化、医改政策尚不明朗等,医药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实现集团的年度目标任务,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公司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实现管理增效及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作原则

  (一)全面覆盖,突出重点

  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以人、财、物为对象。公司的人、财、物分布在那里,精细化管理就延伸到那里,力求管理全覆盖、不留死角;部门工作的薄弱点、关键点在那里,精细化工作的重点就跟到那里,攻坚克难。

  (二)循序渐进,实现突破

  精心布署精细化工作,循序渐进推进精细化工作上台阶、见效益、成习惯。逐步形成制度、流程,职责、目标、监督、考核、奖惩、激励的有机结合。

  (三)动态管理,力求创新

  在精细化工作推进过程中,只有注重工作事前规划、事中监控和信息反馈,才能促进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即在工作中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日常行为,在管理中实现目标任务。

  (四)机制护航,持久开展

  公司成立精细化工作领导小组,为精细化工作持续推进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剖析、判断,认清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精细化工作持久开展统一认识。

  二、工作目标

  中型企业发展靠制度,所以公司必须首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公司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工作流程规范职工行为、职工行为保障决策落实、绩效考核激发工作热情,使精细化管理成为公司主流文化,形成良性互动。使公司各部门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公司获得更高效率、更多利益、更强竞争力和凝聚力。逐步实现制度标准化、流程规范化、组织体系系统化、目标任务精细化、监控常态化、信息反馈及时化、重大决策科学化、绩效考核全面化、部门协调机制化、日常工作条理化、风险预防可控化,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创造产品质量领先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技术创新上占据行业制高点。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短板,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瓶颈突破,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增效。

  三、管理内容

  以公司的人力资源、材料供应、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经营销售、财务管理、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等为内容,以全方位的视角,通过单项和共同发力,实现公司整体能力提升。

  四、主要工作

  (一)查遗补缺,健全制度

  首先评估公司现有制度在公司现阶段的适应性。通过各部门自查及协作过程中的意见,发现目前存在的制度空白,组织人员会诊。根据公司战略目标、集团战略定位和现代企业运行要求,健全、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健全,工作有章可依;战略目标明确,制度保驾护航;监督考核到位,制度保障落实。

  (二)健全机构,加强监督

  根据会计基础规范化要求及可能存在内控漏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成立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实现审计从事后审计向过程审计转变。避免有的部门在工作中的侥幸、自弹自唱或工作推进缓慢等现象。

  该部门重点工作:

  1、监督公司制度、政策的遵守情况。

  2、监督公司合同、决议、协议、方案、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3、对公司预算及解决方案的可执行性和激励性提出建议。

  4、跟踪部门预算、进行项目监督和后评估,阶段性反馈工作成果。

  5、及时形成书面工作报告,重点反馈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全面推进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是通过经验测算、客观形势分析、在谋划中描绘企业的蓝图。所以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不仅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还可以使公司更好更强的发展。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预算管理不是简单的控制费用,而是科学的配置有限资源,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预算必须考量企业的长期利益,必须长短结合,切忌急功近利、杀鸡取卵。

  2、提高预算的可操作性。预算来源于实际工作,但不是实际工作的翻版。要根据国家政策、行业特征、市场趋势、客户诉求、公司盈利模式制定预算,要结合资产耗损和权益增加的内在关系制定预算;要根据目标任务和历史数据确定需要的支持资源。

  3、提高预算的激励性。引进市场化的薪酬管理体系,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吸引更多行业优秀人才加盟,不仅可以实现既定的.预算目标,还可以实现公司的再次腾飞。

  4、加强预算跟踪、反馈、考核。公司预算管理部门要加强预算的跟踪和反馈,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公司相关个人、部门关注并提供对策,然后再跟踪、再反馈、再考核。否则公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公司的应收帐款增加了公司的机会成本,会加大公司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在“现金为王”的今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根据公司不同的产品制定公司的赊销政策。

  2、根据公司不同产品的营销模式,制定不同的结算方式。

  3、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应收账款应责任到人。每一位业务人员根据管辖客户,制定自己的清欠办法。根据公司要求,预算月度、季度、年度的回款任务。客户的每笔回款经财务和业务双方确认方为有效。业务部门根据公司要求,必须把应收账款余额控制在预算的范围内。

  4、加强应收账款的函证工作。业务部门必须建立应收账款备查簿,及时和客户确认开票的应收账款和尚未开票的应收账款。财务部配备专人负责和业务部门定期进行应收账款的确认和对账工作。财务部门每半年必须和客户函证应收账款。对函证中出现的应收账款差异,必须一一查找原因。

  (五)加强成本、费用、损失管理,提高公司盈利空间

  近年来医药行业竞争激烈,所以公司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通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单位费用占比,为提高公司的盈利空间寻找更多途径。

  1、原材料采购采用询价制、议价制。公司应和那些在行业中信誉好、产品质量性价比高、服务特、价格优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2、加强一线员工培训,提高产品作业效率、降低产品的损失率。公司把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形成工作机制,结合公司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布署培训计划。培训应重视员工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的提高、行为的改变、认识的转变,公司应及时组织考核培训收益。

  3、减少材料浪费,降低产品返工率。公司把保证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管理降低产品单耗,减少生产环节浪费。通过降低出库产品返工率,提高公司产品产出率。

  4、对费用进行类别管理,加强意外损失预防。公司对变动费用比率控制,固定费用定

  额控制、混合费用加强临界点管理。通过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意识,预防意外损失发生,避免损失抵消公司经营成果的风险。

  5、加快形成精细化管理体系,落实精细化工作要求。精细化管理应势而生,是“以退为进”的强化内部管理的方法。是以相对的小支出获得相对多的利益,或以相对劣势通过强化内部管理转劣为胜。所以公司必须加快形成精细化管理体系,明确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制定工作布署、步步落实、重视监督检查,就会收到预期效果。

  (六)建立风险预防机制,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在公司内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重大投资及融资项目,集体决策,降低复合风险。

  2、把融资的还款计划落到实处,降低财务风险。

  3、加大存货及应收款周转速度,实现资金放大效应。

  公司在加强风险预防、控制的同时,可以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进行必要的方案设计、业务咨询和专项审计,可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司整体素质

  1、制定公司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发展战略,形成竞争机制,逐步把竞争引向公司的不同方面。

  2、有计划推进人员的技能、专业知识、团队意识培训。通过不同层级培训,提高公司整体素质。努力把公司建成职工发展的平台,体现人生价值、实现理想的精神家园。

  (八)实现管理对标工作常态化,吸收先进管理经验

  公司各部门,首先通过自查来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根据部门工作目标、要求,确定对标单位。结合公司的精细化工作部署,申请管理对标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开展管理对标工作,总结管理对标工作成果,和其它部门分享管理对标经验。

  (九)加强部门工作的计划性,实现各项工作规范化,条理化

  根据部门工作,围绕公司预算、集团考核及外部单位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对以前的工作进行梳理,凡是集团、公司及外部单位要求公司每年必须做的工作,部门就在年度形成工作计划,未雨绸缪,落实到人,按时、按要求认真完成。实现公司要什么,我们马上能拿出什么;集团考核什么,我们就及时跟踪什么、反馈什么,及时提供执行结果。

  2、根据公司预算,有针对性的制定周、月、季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工作成果。对重大事项,力求一事一结,进行后评估。

  3、组织人员对部门、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流程进行学习,熟烂于胸。整理外联单位办事流程及资料要求,办事尽量不跑空趟。以此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和条理化。

  4、根据部门工作内容,制定目标要求。带着目标去工作,用目标激励自己、要求自己,提高工作的计划性。

  (十)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公司的目标任务,只有各部门形成合力、协同攻坚,就一定能实现。

  1、形成公司各部门月度或季度沟通机制。凡部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经达成共识,必须落实部门督办,在下次会议反馈办理结果。

  2、部门之间适当交流和业务知识学习,可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公司应为部门间互动创造条件,以加强部门了解,减少条块分割,增进部门互信。通过部门间相互学习,如财务必须懂业务,业务必须了解财务,行政必须了解各部门的需求,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资源支持请求等。这样拉近了部门间的距离,里通外合,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政令畅通,提高运营效率。

  3、建立部门之间服务承诺制。服务承诺内容主要是各部门在往来工作中的相互要求。通过部门对服务要求的提出,相关部门对服务要求的承诺及细化落实,公司对兑现结果的评比打分和奖励,就可以达到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公司通过奖惩先进、鞭策后进,根据情况对症下药解决部门间反映的问题,可以减少部门摩擦,提高运营效率。

  五、工作部署

  联系集团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安排,精心设计、周密部署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全面启动阶段

  1、成立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设置精细化管理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

  2、制定公司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3、各部门根据精细化工作要求首先开展自查自纠。根据自查自纠结果,结合公司实施方案、整改时间要求和部门工作重点,拟定部门整改方案,并把整改方案报公司精细化管理办公室,经精细化管理办公室完善方案后下发部门执行。

  (二)整改提升阶段

  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

  1、精细化管理办公室监督各部门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协调各部门解决工作中反映的问题。形成阶段性总结报告。

  2、在精细化领导小组的配合下,解决精细化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最后形成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固化阶段

  1、公司各部门,首先总结自身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对本次精细化工作中未解决或短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部门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公司各部门编写精细化管理工作报告,报公司精细化管理小组审核、批复。

  2、公司精细化管理小组对公司未能解决或短期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客观分析给与必要的支持,并重点督办。

  3、公司精细化管理小组全面总结公司精细化工作经验。把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果通过制度化,形成习惯、形成文化。巩固、深化工作成果。

  4、公司精细化管理小组通过评比,奖励公司精细化工作优秀部门和个人。

  (四)保持与完善阶段

  精细化管理与时俱进,必须不断的补充、完善、引进、探索。我们只有使精细化管理持续化、常态化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丰富管理内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固化-再实践-再总结循环复始,才能积淀成公司“量身定制“的管理模式,才能形成公司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文化。才能真正实现管理增效,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管理方案】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方案01-16

【荐】企业管理方案04-14

企业管理方案模板05-04

企业管理方案五篇08-07

企业管理方案15篇02-09

企业管理方案12篇02-10

企业管理方案2篇04-11

企业管理方案13篇04-12

企业管理方案(15篇)04-08

企业管理方案14篇04-15